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动态 > 检视剖析 改进提升 聚力转型——榆林新材料集团多措并举破解“五个不平衡”“五个不充分”问题 赋能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检视剖析 改进提升 聚力转型——榆林新材料集团多措并举破解“五个不平衡”“五个不充分”问题 赋能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近日,从榆林新材料集团传来喜讯:该公司首炉长度7米的铝合金扁铸锭带负荷试车取得圆满成功,首批高端铝合金扁铸锭已发往合作单位。所研发的新一代货运敞车用烯碳铝合金大尺寸型材成功下线,被行业领军企业纳入其供应商体系。从单一重熔用铝锭生产到铝水外卖,再到高端铝产品研发推广与应用,标志着榆林新材料集团在开拓高端铝材市场和聚焦差异化的高端化,推进煤电铝一体化转型升级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十四五”收官和陕西省打造千亿级铝镁轻质材料产业创新集群的攻坚节点,作为陕西有色金属集团铝镁基板块的支柱企业,榆林新材料集团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结合干部职工作风能力“双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检视发展中的堵点和短板。该公司党委牵头抓总,各权属企业联动发力,通过“全面检视-靶向施治-改进提升”的全流程闭环提效,着力破解“五个不平衡”思维惯性问题和“五个不充分”工作质量问题,在公司形成了“对着具体问题抓破解、对着标志性任务抓落地”的务实氛围,推进问题破解和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检视剖析:精准把脉问题症结

差距不找不明,问题不攻不破。

榆林新材料集团党委高度重视此次问题检视整改,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将“五个不平衡”“五个不充分”问题破解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要求各单位及总部机关各部室坚持刀刃向内,立足实际深入检视查摆问题,主动剖析、深挖根源并提出整改措施,形成问题查摆台账,截至目前,共查摆出问题100余项,提出整改措施150余条。

全域查摆,靶向找差。各权属单位结合业务实际,通过召开“三会一课”、座谈访谈、专题研讨会、深入一线调研等形式,对煤、电、铝、阳极、运销各板块生产经营按照“五个不平衡”思维惯性问题和“五个不充分”工作质量问题进行全面“体检”。通过全面“扫描”,发现煤业公司部分干部存在“出煤即效益”的固化思维,对产销储动态平衡、产品结构的研判不足,导致原煤入洗率、精煤产率等指标优化调整不及时,生产优势不能高效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发电分公司在实时煤价、电价波动、机组效能等方面亟需建立更精细化的经济调度机制,对“六性原则”“六个再优化”等方法应用不精。铝业分公司将生产效率、产量作为首要目标,陷入“高产低效”“微利维持”的困境,技术改革多停留在“小修小补”,难以满足高端市场对铝产品质量的需求。阳极分公司对工作布局把握不充分,理解不深,组织不精,导致科技研发项目进度滞后。铁路运销公司存在“刷脸即上班”思维及刷脸上班工时与工作量不平衡、皮带运输系统待机或空转时间较长等问题。各单位系统的问题识别与梳理,形成了一份份权责清晰的问题台账,使得后续的改进提升更具有针对性和精准性。

改进提升:多措并举推进问题整改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榆林新材料集团将“五个不平衡”“五个不充分”问题整改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度融合,横向对比行业标杆,纵向复盘历史数据,深化靶向施策,构建闭环机制,推进作风建设与高质量转型升级深度融合。 

对标先进,争创一流。榆林新材料集团党委组织机关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到陕煤集团陕北矿业公司和神木柠条塔矿业公司开展对标学习交流。学习了陕北矿业公司在“一轴五驱”党建融合、“951”安全环保管理、两纵八横一平台智慧化矿山建设以及神木柠条塔矿业公司在智能化矿井示范、智慧园区建设、全员创新创效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坚定了公司要持续推进干部作风与能力“双提升”,从煤-电-铝各板块对标行业先进企业,聚焦差异化的高端化,奋力打造国内煤电铝一体化产业“第一名”的信心和决心。各单位围绕降低发电标煤耗和原铝交流电耗不断开展对外学习交流。

实时复盘,洞察规律。通过定期召开月度工作、核心工作、项目建设、作风建设与能力提升等专题会议,及时传达学习国家法律法规、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实时掌握公司“四支队伍”建设、党建融合赋能等32项核心工作进展情况。通过实时复盘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引导干部职工树牢“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创新驱动”理念,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精准施治,闭环提效。榆林新材料集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实施“一企一策”。各单位立足生产实际,聚焦全年重点目标任务,坚持“查摆—整改—问效—提升”闭环管理,纷纷制定可操作、可追溯的整改措施,全力推进问题破解和改进提升。

所属煤业公司推行“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井下、车间、市场对难题破解实行全过程跟踪问效。发电分公司开展经济运行专题培训,稳步实施汽轮机通流改造等节能项目,系统评估智能巡检、优化控制等新技术应用场景,稳妥推进数字化转型。铝业分公司围绕“如何破解高端化转型难题”等议题,开展“思维变革大讨论”活动,推行“低铁铝赛马”机制。阳极分公司持续探索生阳极体密提升路径,扎实开展行业调研,引进当前行业内技术成熟的天车智能化、机器人清理等项目,持续提升整体智能化运行水平。铁路运销公司将“三会一课”的学习成果与生产经营实际紧密结合,控制皮带运输系统启停时间,减少空转影响,对闲置用能设备进行摘除,重构考勤认知,将工作成果作为绩效核心评价标准,极大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转型升级:多维发力赋能高端铝产品研发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为有效解决“大而不强”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现有产业链向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延伸,近年来,榆林新材料集团坚持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材装并进 高端绿色”的主业总定位,聚焦铝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积极探索出一条“党建融合+科技赋能+人才培育”多维举措发力,赋能高端铝产品研发的新路径。

党建融合,业务提质。榆林新材料集团聚焦陕西有色金属集团“345”党建作用发挥体系,积极推进党建生产互融互促。围绕生产经营、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瓶颈和职工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揭榜挂帅”“赛马”“一支部一克难、一党员一创新”“两服务、两提升”等专项活动,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有特色的攻坚克难经验和创新成果。

人才培育,助力攻坚。持续深化生产资料端、工艺技术端、金融资本端、市场需求端的“四端合作”,以“四支队伍”建设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桥梁。截至目前,已建设“科学家+工程师”产业发展团队10支,“工程师+创新团队”现场技术团队19支,“安全员+岗位工+注安师”现场安全团队46支,“师傅+徒弟”技能工匠团队209对。“四主体一联合”创新平台拥有9名专家,培养和引进相关专业博士5人、硕士60余人。公司不断建设打造人才培育“新增长点”,为研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进铝产业转型升级增添了强劲的人才动能。

科技赋能,驱动升级。按照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双机”(无人机及机器人)产业“331”总体布局,榆林新材料集团积极分析产业现状、研判市场需求,探索发展路径。与中南大学签定了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与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科大讯飞签定了校企产学研三方合作协议。三方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材料创新抢占高端市场”“绿色低碳引领产业转型”开展技术合作。围绕智慧铝电解生产、智慧碳素生产、铝电解低碳技术攻关、高质量碳素技术、高性能铝基材料组建成立了5支联合研发团队,为公司培育制造高端装备、前沿新材料等战新产业构建了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创新生态,不断驱动铝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显成效、见实效。